北理工法学院隆重召开“模拟法庭”教学成果总结大会
发布日期:2011-04-15 阅读次数:
供稿:法学院 蒋欣培 摄影:傅正 编辑:聂思聪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一体化工作理念和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4月14日晚,法学院&濒诲辩耻辞;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教学成果总结大会在7号楼108隆重召开。校长助理兼良乡校区管委会主任姚利民、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明奇、校团委书记蔺伟、教务处副处长杨刚、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史天贵以及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强、副院长李寿平、副书记副院长付大军出席了大会,法学院副院长张艳丽教授担任主持。
校长助理姚利民在致辞中指出&濒诲辩耻辞;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素质的平台,模拟法庭的教学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一体化上了一个台阶。法学教育教学方法与工科不同,以人为对象的特征对师生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法学院更有责任也更有机会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将&濒诲辩耻辞;德以明理,学以精工&谤诲辩耻辞;的校训精神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他希望法学院要充分利用&濒诲辩耻辞;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实践教学平台,推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学校的文科建设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发展困难和问题,希望法学院师生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进步,使北理工法学院成长为理工类高校中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法学院。
大会播放了法学院&濒诲辩耻辞;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实践教学成效总结视频,以&濒诲辩耻辞;探索法学教学规律,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谤诲辩耻辞;为主题,从成绩和荣誉、经验和做法、成效和结果叁个角度出发,向大家生动而详尽地展示了法学院如何利用&濒诲辩耻辞;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教学平台,坚持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始终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实行教育与教学一体化,积极探索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濒诲辩耻辞;两线合一&谤诲辩耻辞;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0年,法学院在&濒诲辩耻辞;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北外杯知识产权法英语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大会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了表彰,刘明奇部长宣读了获奖名单。

获奖指导教师代表李金明认为&濒诲辩耻辞;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成绩的取得与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法学院全体老师的配合与奉献以及参赛学生的全身心投入息息相关,他谨代表参赛团队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从参赛经验来看,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细组织与全程监控是竞赛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指导教师队伍会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杨刚副处长对法学院&濒诲辩耻辞;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热烈祝贺,法学院在较短的发展时间内,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其付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他表示自己曾到访参观港澳台地区高校的模拟法庭,与之相比我校模拟法庭在硬件设备等方面仍有不足,但他相信随着办学物质条件的提高,法学院会有更好的发展,学校相关部门也一定会全力支持法学院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

最后,本次总结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附:法学院2010年&濒诲辩耻辞;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获奖学生、指导教师名单
1、2010年&濒诲辩耻辞;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竞赛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
获奖学生:王小天、刘浩宇、朱静姝
指导教师:王国语
2、2010年全国&濒诲辩耻辞;北外杯知识产权法英语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竞赛冠军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
获奖学生:蒋文君、吕施羽、古丽加玛力、张静、张涵一、李平野、马元平
指导教师:侯仰坤、李磊
3、2010年&濒诲辩耻辞;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谤诲辩耻辞;竞赛冠军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
获奖学生:吕施羽、王小天、孙彤、张磊、姚书佳、孙祺舒
指导教师:李金明、庞华玲、赵秀梅、郑晓静
(审核:徐强)